近日,市僑商智庫研究院打造的線上展會服務平臺“僑交會深圳云展廳”項目正式上線。該展廳集數字展廳、商家中心、服務專區與直播圈四大核心功能于一體,可滿足企業展覽展示、交流交易,以及開展國際貿易相關配套服務等需求,為企業提供線上展覽和貿易對接洽談服務。
“僑交會深圳云展廳”的數字展廳將定期舉辦不同行業、不同市場的線上主題展會,通過3D、VR、大數據等技術還原線下展會場景,多維度展示展商的產品和項目信息;非展會期間,展商可以通過云展廳的商家中心持續進行產品的展示、約談、會議及交易,商家中心將邀請深圳企業入駐,形成深圳專屬的企業庫和產品庫,便于品牌推廣和大數據管理、應用;
僑交會線上展會服務平臺“僑交會深圳云展廳”,具備四大核心功能:數字展廳、商家中心、服務專區與直播圈,可滿足企業展覽展示、交流交易、以及開展國際貿易相關配套服務等需求,為企業提供線上展覽和貿易撮商服務。
一、數字展廳:定期舉辦不同行業、不同市場的線上主題展會,通過3D、VR、大數據等技術還原線下展會場景,多維度展示展商的產品和項目信息。專業觀眾來源:海外線下展會積累的買家資源、海外商協會與當地行業協會的會員資源、當地專業展覽公司的數據庫資源。
二、商家中心:非展期間,展商可以通過商家中心持續進行產品的展示、約談、會議及交易,深圳企業入駐平臺“商家中心”,形成深圳專屬的企業庫和產品庫,便于深圳區域品牌的發展、推廣與大數據的管理、應用。
三、服務專區:平臺聯合廣東省貿促會進行權威商事認證、聯合第三方服務公司提供法務服務、供應鏈服務、全球售后服務、直播服務、視頻制作、金融服務等
四、企業可利用直播圈功能進行直播會議、直播推介、直接帶貨等活動。平臺采取新型的線上“以會帶展”模式,定期跟不同國家的政商企學屆人士進行連線訪談或研討會,搭配與兩個國家市場相匹配的展品,開展雙向進出口商品展示和貿易。
來源:深圳僑報,轉載內容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青島新聞網11月18日訊 “青島隴南一家親”隴南特色產品網上展廳上線儀式在青島市級機關4號辦公樓舉行。首個“青島隴南一家親”隴南特色產品網上展廳在青島新聞網率先上線。
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光亞展)”持續領引產業風向,立足亞洲,匯聚優質專業觀眾,參展商全方位為業界呈現創新產品及技術發展,探索更先進的照明技術,展示全球產業競爭格局的新變化。CCTV《新聞頻道》、CCTV《 國際頻道》、廣東衛視《新聞聯播》等在內的70多家媒體和欄目紛紛報道展會盛況。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20年春節放假安排的通知》的相關精神,深圳工業展覽館2020年春節假期開閉館安排如下:1月23日—1月26日,閉館,內務整理;1月27日--2月1日,正常開館;
2022年中國(廣州)美博會CIBE由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美容化妝品業商會 、廣東省美容美發化妝品行業協會舉辦,舉辦周期為:一年兩屆,本屆展會將在2022年03月10日舉辦,展會地點中國-廣東-廣州市海珠區閱江中路380號-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琶洲展館,展會預計展覽面積達到300000平米,參展觀眾數量達到910000人,參展商數量及參展品牌達到3800家。
今年這個春節,原本接客量巨大的全國各地博物館相繼關閉線下展館,取消多項原定在春節期間推出的文化活動。在無法出門的日子里,除了捧著手機刷微博、煲劇、打游戲、發呆之外,還能干什么? 杭州多家博物館(浙博、浙美、國絲館、自然博物院)因地制宜開展了線上展覽、展示,足不出戶,不僅重磅大展看個夠,有的還打包了一年的精彩講座,向社會公眾提供安全便捷的在線服務。
由于AR技術的顛覆性和革命性,AR技術獲得了大量關注。蘋果公司CEO庫克曾經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現在的 AR 技術并不足以用一種高質量的方式在設備上運行。增強現實技術會持續在蘋果的產品上被突出,它的影響勢必深遠。但 AR 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發展成熟,使用什么方式將內容展示在用戶面前,并將盡可能多的功能集成在簡潔輕便的設備上,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5G的到來會形成真正的海量數據,萬物互聯。在這一輪科技創新浪潮中,目前上海北外灘虹口區力爭今年底實現全區5G網絡全覆蓋。鑒于目前5G還在探索期,4G網絡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也在不斷完善4G基礎設施建設,將弱覆蓋地區信號進一步增強。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有植物標本22萬號;昆蟲標本60余萬號;動物標本3萬號,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熊貓、金絲猴等37種,以及護士鯊、豹紋鯊、翻車魚等百余種珍稀動物標本,此外還有北極熊、企鵝、鴕鳥等國外的珍稀動物標本;古生物化石標本500多件,
11月6日,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涉縣西戌鎮沙河村的太行紅色新聞文化陳列館開館迎客。作為全國最大的新聞廣播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西戌鎮是整個太行根據地新聞文化歷史的縮影,是一筆豐厚的紅色新聞文化寶藏。《太行紅色新聞文化陳列館》將采用現代化手段,還原當時戰斗工作場景,全面再現太行紅色新聞文化史,反映我黨在太行艱苦卓絕的紅色新聞戰斗歷程。